2013/11/1

〔2013。維也納〕中央咖啡館(Cafe Central)有著最好吃的Kaiserschmarrn(皇帝煎餅)


東西德統一紀念日在2013年落在星期四,照慣例,又會是許多德國人會在星期五請假,湊個長週末出遊的連續假期。十月哩,去哪兒呢?我想著,捷克布拉格吧?那一年 跟著南法團友一起去看的秋天捷克好美。可是又會跟前一年我走上蒙馬特時一樣感傷吧?感傷曾經一起出遊的伙伴們都遠在台灣。威尼斯吧?雖說去了兩回,但這回以看藝術雙年展。嗯,還是荷蘭?雖然不知道荷蘭的秋色如何。維也納,嗯,雖說好沒什麼動力,那麼是不是該趁這次假期走一趟這個不曾在我的旅遊清單上的城市? 反正也是德語系國家,感覺上會簡單一些。

看著德文課本上第5課,「Guten Appetit」簡單的介紹了維也納的咖啡館(Kaffeehauser)與有看沒有懂的糕點(Mehlspeisen),心中還是猶豫不決的。說到底, 我愛喝咖啡,也從Jas的書上「(我的巴黎。維也納」)略懂略懂她追循「Before Sunrise」電影中維也納咖啡館的腳步,但一直以來不太是「愛在...時」的影迷。不諱言的說,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DVD是水瓶子推薦,而且還是在一場 差勁的關係中結束之後。以致於看這部片子時,心裏還直罵男主角是登徒子,一般情況下,可能女主角就在異國被騙了,根本就不像電影這麼浪漫。。。blah blah blah,然後片子也沒看完就沒看了。

不過在看完Jas的書之後,我還是去把這兩部電影找出來看。心境不同,加上小茉莉書中的導讀,看兩場電影故事的心情與心得也就不同於當時。

不過。。。我實在不屬螞蟻,蛋糕偶爾才吃上一塊。這樣到甜點地維也納,是不是太浪費了?

還在猶豫不決時,也跟小茉莉問了那間維也納小公寓。若租得到,也許就這麼去了。收到小公寓的blog連結後,我看著小公寓blog中每一頁的推薦、每一頁的描述,那股非去不可的衝動湧了出來。

就去維也納吧!就去看看電影裏、Jas書中、還有本來就很有歷史感的維也納咖啡館就去吃上幾份維也納特色甜點、糕點。旅行就該體驗當地美食與文化,我不是螞蟻,不是電影迷,但我可是愛旅行,愛用眼睛看、用相機記錄、用當地美食為旅行調味,用自己的方式旅行與觀察,過生活人,不是嗎?

而且,德文課本都巧妙的安排在這時候出現維也納的食物了。

趕緊給小公寓的蘋果小姐寫了信,隔天收到回覆,唉呀,無緣入住。

不過倒是能在抵達維也納當天跟一樣來自台灣的蘋果小姐一起喝上一杯咖啡,也很好啊。


經歷了在高速公路上小塞車的情況,以及在後來入住的公寓所在巷弄裏找停車位花了點時間,搭上地鐵後在比預計會面的時間晚了十分鐘才到位在Herrngasse的中央咖啡館。匆匆推門而入,滿座,還有好多客人等在門口。不妙。

我張望著,打了電話給蘋果小姐,見到一個女生拿著手機站了起來,話筒裏傳來「我已經在裏面了」,同時這個女生也跟我揮了揮手。

呼!真是感謝蘋果小姐提早到。

其實跟蘋果小姐也是第一次碰面,不過還蠻能聊的,問了之後才發現,我們不只同樣來自台灣,而且還是來自同個城市呢!

蘋果小姐的推薦下,我們點了她口中說全維也納最好吃的Kaiserschmarrn(亂七八糟的皇帝煎餅),親愛的M在大門推開後的明亮蛋糕櫃裏又點了一份Vanille Cremeschnitte(香草奶油夾層蛋糕)。

維也納咖啡琳瑯滿目花樣甚多,我出門前大概也只記住了Kleiner/Grosser Brauner是Expresso加牛奶,記得住名字但沒記得住內容的Melange也是經典款。和氣的侍者已經站在一旁,現在就只剩我還沒點咖啡,怕人等的個性讓我趕緊點了Melange,瞬間交差似的輕鬆了不少。(呼,只是點個咖啡,不是嗎?)



奶泡堆得高高的Melange咖啡,喝上一口可以長一小片白鬍子。香草奶油夾層蛋糕則是三片厚實的多層酥餅夾著兩層香草奶油餡,香草籽粒粒可見,奶油餡中還抹上薄層紅色果醬,看起來就很美味啊。為了在維也納吃喝不過度,出發這天我們可是超簡單早餐,並略過午餐。這會兒看到美味的甜點,食指大動啊。

但,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在台灣吃甜點的手法都是秀氣的,想辦法或切或舀,就是儘可能讓還沒食用的部位看起來整整齊齊的。可是這塊甜點也太麻煩,酥脆餅層有如山東人身骨的硬朗,用甜點叉再怎麼也很難美美的將要吃的那一口切挖起來。

蘋果小姐給了一句評語,大概是說維也納做的甜點真是粗魯,搞得我們很難秀氣的吃。我一想,也對耶,看起來很誘人,可是這一塊要能吃得美美的,真的挺難的啊。

「欸噫,就。。。」大而化之(或者其他民族會說粗魯)的M看著我跟Apple兩個遲遲不知道該怎麼應付這塊香草奶油夾層蛋糕時,說沒兩個字就直接拿叉子「咚、咚、」的將蛋糕摧毀切數塊,好似被什麼東西踩過似的。Puh! 就這個醜樣吃了吧,啥問題都沒有了。

嗯,還真是好吃,即使我不嗜甜,也愛極這塊軟滑香濃酥脆口感交錯的甜點,好像因此不小心把M點的甜點吃掉一大半。

接著送上的是Kaiserschmarrn,佐的是李子醬。這道糕點我倒識得,曾在2012年慕尼黑啤酒節時與德文班同學誤打誤撞的點了它,可是沒什麼味覺印象。但眼前這一大盤撲滿細白糖粉,熱呼呼的濕熱版「台灣雞蛋糕」(蘋果小姐在blog用雞蛋糕形容,真是太貼切了)。我吃著還沒沾上李子醬的 Kaiserschmarrn,香香甜甜的,欲罷不能。蘋果小姐建議我試試將煎蛋糕沾和著李子果醬一起食用。我對果醬一直有心理障礙,那障礙就跟葡萄乾一樣,我沒辦法接受水果變了樣之後嚐起來不像水果的食物(醃漬梅果類除外)。不過我還是試了李子果醬,結果相當驚豔這熟悉的滋味,若硬要在記憶裏找出相近的一味,那 麼大概就是小時候常吃酸甘甜的那個李子,只不過是加熱濃郁版。於是接下來每一口都將Kaiserschmarrn與李子果醬和著吃,吃著我從沒想過的好滋味。


從蘋果小姐口中知道,維也納的餐廳咖啡館等場所都有提供免費的無線網路。就此決定,在維也納吃到好的,喝到美味的,都要即時po到臉書的動態。不過其他時候大多還是不流連在網路上-除了咕狗地圖之外-畢竟上網真的佔去太多時間了。在維也納旅行的時候,我該做的是好好的踩踩維也納街道,享受這令人發抖的沁涼秋風,在從咖啡館移動到晚餐餐館之間,好好的看這座充滿藝文氣息的城市。

@超令人想染指的啊!!!可以每款來一份嘛~

晚些時候還有課的蘋果小姐後來先離開咖啡館,我們則繼續坐著觀察這間咖啡館,觀察客人。

此時的中央咖啡館依舊一位難求,陸陸續續進來的訪客就站在奧地利詩人/作家Peter Altenberg塑像與大門之間候位。我其實還蠻喜歡中央咖啡館裏的熱鬧滿座景象,當然也是因為我們有位子啦。奧地利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太好,觀光旅遊業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前撲後繼慕名而來的遊客與在地客人合力撐起需求,對中央咖啡館的經營可不是壞事。

關於咖啡館文化。深入的探討不是我的強項,但有意思的想像說說也無妨。那個沒有網路沒有電腦的年代,咖啡館提供了許多文人藝術家等創作的環境,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會面點,在這兒交流,分享,討論。每間咖啡館有將之當客廳的不同客群。生活與網路息息相關的我們,也是透過網路而與志同道合的網友們交流分享討論,進而再相約出來,可能大多也都在咖啡館碰面暢敘。彼時此時,有特色的咖啡館,都具有相當份量的地位啊,是不?

百年之後的在台灣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又會怎麼說喜歡找間咖啡館聚會的我們?又因共同興趣以及網路方便性而相識相聚的行為,是否屆時也會不一樣了?希望台灣現今正發展各具特色的小咖啡館都能好好的順遂的長久存在著。


@Peter Altenberg習慣坐在入口處?還是因為他喜歡坐在甜點櫃旁?那時候維也納甜點也有這麼多嗎?

@位在三角窗,客人絡驛不絕的中央咖啡館


引申閱讀:一次:〔維也納咖啡館週記〕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咖啡館的路上
維也納繁花小公寓:Kaiserschmarrn----維也納的皇帝煎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