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5

〔2016。亞爾薩斯〕舊地重遊東北法。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再次回到史特拉斯堡並沒有很浪漫情懷的開始。比利時機場與地鐵的恐攻剛發生,我們又即將前往的又是歐盟議會所在的城市。自巴黎恐攻之後,我實在只想窩在小城裏哪兒都不去,但偏偏今年的出門行程又多。親愛的M說,我們不該害怕,不該讓恐懼成功的對生活造成影響,一切自有定數。

雖然對當年自助時入住的Le Kleber Hotel印象很好(http://www.hotel-kleber.com/en/),房間價格也合理,不過考慮到停車問題(離旅館最近且位在黃色計價區域的停車場位在約450m遠處。註(一)),我另外找了一間位在伊爾河附近的32號公寓,離公寓步行約400公尺的Austerlitz停車場。我只記得城中心的Gutenberg停車場(註二)比城外的Austerlitz停車場收費貴,所以一開始並沒選定這個停車場,只不過我不記得價差。

@當年Le Kleber Hotel的單人房

「我忘記了,也許一天只差個四五歐吧?」我這麼回答。但實際上是一天下來會貴上24歐。

入城時圖方便就先停到這座地下停車場。從停車場走出,無預期的就從Gutenberg廣場上看見聖母大教堂,一時之間心情還真調適不過來。當年,我可是先從車站將行李慢慢推到位在Kleber廣場上的旅館,再拿著地圖穿過廣場,直行,再轉彎,站在聖母大教堂之前。時光作用,這段記憶昇華成類似朝聖的心情。

@當年的聖母大教堂前的聖誕燈飾



這回從史特拉斯堡的另一個方向進城,竟有那麼一點失措。那些我以為記得很清楚的,從Kleber廣場走到小法國區,走到聖母大教堂的巷弄方向都派不上用場。這一回,我只能重新建立方向感與記憶地圖。此外,畢竟事隔多年,許多細節回憶,是得慢慢重新撿回。不過好處也是,我也因此而能認識位在老城這一邊的景色。

天氣陰晴不定偶飄雨。我們先找到下午三點要check in的32號公寓位置,接著就拉著親愛的M,握著七年前的史堡地圖,(我)急呼呼的胡亂穿過街道巷弄,想趁著陽光還露臉時到小法國區。經過了St. Thomas教堂,教堂外有著應景的復活節市集。教堂旁的市集規模不大,但相對溫馨些。攤位上賣著許多可愛小物,也有現烤亞爾薩斯燄烤薄餅、各式各樣的起司(法國啊!)、麵包等等。數隻被圈圍起,於乾草上活動的兔子們則是小孩最愛。

啊,是啊,進城時,從伊爾河到Gutenberg廣場之間的老漁市場街邊與Gutenberg廣場上也看到許多攤位,那是另一個復活節市集吧?


@夜裡的復活節市集

終於還是快步的從又陌生但又似曾相識的巷弄穿出,找到了小法國區。短暫的陽光早已消逝,是說,這次我看不到有著藍天白雲的小法國區嗎?才按下兩次快門,開始下起雨了。只好暫時躲進附近一間相當尋常的咖啡館。



這場雨下了約20分鐘,總算之後停了一會兒。下雪倒也罷,但雨天撐傘觀光,並不浪漫,倒是會顯得狼狽吧?我花了點時間稍微復習小法國區的景色:紀念品店還在,餐廳還在。我翻了翻架上的明信片,亞爾薩斯地方菜食譜系列的明信片好像些許改版了。也因為有進廚房的經驗,這趟在史堡也留意到圍裙也是重點紀念品之一,樣式尋常,但花紋圖案顏色等等都讓我非常喜愛。該是呼應亞爾薩斯料理的衍生紀念品項。


雖然住在史堡三晚,可之後是天天外出,預計傍晚才回到史堡。勢必只能把握這一天,盡量的走走看看,把舊回憶揀一揀,也把新回憶補一補。

@12月的聖誕燈飾

也是因為搬到索斯特住了一年半了,對於木衍架建築-白話一點就是各地木筋屋-的特色觀察比以往更有興趣。因此這回也更有興致看亞爾薩斯一帶的(半)木筋屋樣式。


總之,親愛的M只能跟著我前進,聽我數著回憶,提出困惑:啊這我有來過;咦?原來這兒通到那兒;啊怎麼之前沒注意過這個。。。吧啦吧啦吧啦。本人唯一話可以比他多的時候,多是這種情況。

後來還無意間走到之前跟副班在小法國區用餐的餐廳。當年還沒有在零下好幾度保暖穿著的經驗,碰上餐廳還沒開門,在戶外凍得不得了,這段可憐兮兮的過往蠢事,我也興奮的跟M分享著。

@這間有表情,顏色鮮豔明亮的小屋子,我到底之前有沒有注意過?記憶力退化好可怕。。。

@史堡天氣比較暖和,餐廳也都擺出戶外座位了。


@特色店招

從聖馬丁橋上可以看見水車、閘門,河流在此一分為四,穿越小法國區。穿過聖馬丁橋也就回到了史堡「本島」。

@聖馬丁橋。在聖馬丁橋時陽光正好,我趕緊把相機設定好10秒自拍,對好焦,又開始跑來跑去的自拍過程。

從聖馬丁橋走回史堡「本島」,我又拉著M找一間餐廳。那間餐廳在12月時,整個屋子牆面會有著非常雅緻的聖誕裝飾,我想看看它現在的樣子。掙脫沿路上紀念品店中那些層層疊疊充滿亞爾薩斯特色的橢圓型陶質燉鍋、五顏六色的咕咕霍夫模型、杯子小碗大碗蛋盅,以及廚房使用的厚棉手套與餐桌墊等紀念品的誘惑,終於走到了這間餐廳。

果不其然,餐廳的戶外餐桌上都擺了一桶用心擺放的花束,每一桌的花束風格都不一樣。此外在餐廳門口一側還擺了張木桌放上刷白的木頭座架,座架上是個仿舊的長方形座,以拱型鐵網籠罩的籠子,裡頭擺了用乾草製作的很精美的幾隻兔子與應該是塑膠材質的大小白鵝數隻,非常獨樹一格。回家時一定要給親愛的M看我之前拍的照片,讓他知道這間餐廳的聖誕裝飾如何的與眾不同。


@當年餐廳的外觀佈置
結束小法國區的行程,不再如來時那樣胡亂闖,我打算按著地圖規規矩矩的走Rue de la Monnaie接Rue des Serruriers,經St. Thomas教堂與Gutenberg廣場,再到聖母大教堂。望向St. Thomas教堂的場景跟記憶中一個不知名的位置印象相同,我才發現,原來我跟副班也走過這條路。

Rue des Serruriers跨越路面電車行走的主要街道兩邊,路口竟是我跟副班曾經買咕咕霍夫(Kugelhopf)的那間麵包店。這幾年來認識到的咕咕霍夫,有像照片中的麵包咕咕霍夫,也有蛋糕咕咕霍夫。有些區域的咕咕霍夫是特定的麵糰組成成份烤出來的,有些區域的咕咕霍夫則泛指這種模型形狀的糕點。

總之,那年糊塗的在這家店裏買了兩顆咕咕霍夫,付完錢才發現,天兵!兩個人買一個合吃就夠了啊!!!於是另一個就只能一直帶到安錫,變得乾巴巴的,正好捏碎塊賞了湖裏的鴨啊鵝啊。哎,好一段年少時的噗隴貢回憶。

這回我跟親愛的M只買了一塊鹽多多的紐結麵包分著吃,味道還不錯!

@這一層層看起來很酥脆的圓形挖空餡盒可以做「皇后一口酥(Bouchées à la Reine)」料理。

邊吃邊沿著騎樓走著,都忘記走原本計劃的路徑。不過也好,往前就是一座橋,有樓梯可以走到伊爾河的河邊步道,再沿著河流往聖母大教堂的方向走也是可以的。

伊爾河邊景色是沒有夏天那樣的漂亮,不過橋面上也已經用春天的花卉盆栽妝點,讓這天色陰暗春寒料峭的時節景色有別於冬日蕭瑟。我跟副班當年不曾走到這兒,對我們而言,小法國區已經是「最裏面的」史堡景點了。原來,史堡這一邊的河景也很美。

@Quai St. Nicolas (聖尼可拉斯碼頭)

@St. Nicolas教堂

老實說,河邊步道並不怎麼乾淨,走起來也沒有文字上的愜意意境。唯一有意思的是,遠遠的幾隻天鵝發現有人來了,一隻隻游過來,挨著岸邊排成一排游向我們。大概是看看有沒有被餵食的機會吧?很抱歉啊,我們的紐結麵包已經吃完了。天鵝們只是放慢速度,看我們沒有拿出任何食物,又若無其事的往前游去。

過了進城的那條道路後才從河邊步道轉入,往聖母大教堂方向走。來到的一個小型廣場,看著週邊的大型木筋屋,不管是餐廳還是紀念品店,我都覺得有點陌生。當年,我有來過嗎?但我記憶中還有一塊畫面沒找到,是這兒嗎?




之後回到索斯特翻找舊時照片,果然是!之所以認不出來全都是因為當時這兒佈置了滿滿滿滿滿滿滿的聖誕裝飾,而且還是在夜晚時候來的,窗裏透出的燈光,屋面大型熊布偶與五顏六色碎燈串以及聖誕燈飾,而且這兒也擺有聖誕市集。只能說,當時注意的焦點很不一樣啊!

@當年佈置成這樣,要認得卸了妝的屋子是需要功力的



再次下雨,只好無奈的進咖啡館喝咖啡躲雨。啊,真是討厭。



這個小廣場再往前走就是聖母大教堂,這條小巷幾乎是整排的餐廳委身在這些多樓層的歷史老屋裏,有著各具特色的餐點立牌或店招,當然也有應景的復活節裝飾,只是不比聖誕裝飾來得熱鬧。坦白說從窗外看進去,氛圍都不錯。尤其是晚餐時間。史堡的餐廳真的是很多,多到讓我不怎麼確定,Tripadvisor上的排名到底可信不可信。是有那麼點無力,不過餐廳一事,另外再談。



終於來到聖母大教堂。這座哥德式的建築創作,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結構,線條筆直牆面平坦,費時超過三百年。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它使用的建築材料,是來自孚日山脈所產的玫瑰色砂岩。我覺得也是因為住到索斯特後注意到這一帶使用的綠色沙岩蓋成教堂或護城牆等,因此對於已經見過兩回的聖母大教堂,感覺又更加深刻。

聖母大教堂的精彩壯麗的玻璃花窗依舊吸引人,我們也在教堂裏點了一盞蠟燭之後,走向教堂裏有名的天文鐘,我一直覺得那座天文鐘好美。








@天文鐘

@水星,星期三,是我們到的這日

@踏到這塊很美的鑄鐵鏤空地板,仔細瞧,底下滿滿的硬幣,該都是許願幣吧?

@2009年冬天,聖母大教堂內部的照片

@壁毯上是一篇篇的故事



好天氣曇花一現,聖母大教堂在藍天下,其牆面設計繁複看得更加清楚,也更加讚嘆。
 
@沒有對稱雙塔的聖母大教堂其實與13世紀晚期的建築設計圖已不盡相同
@夜晚用過餐後經過時再拍一張



@廣場上的歷史老屋-旅客服務中心就在這間屋子右側

@記得嗎?Robert Downey Jr. 與Jude Law演出的福爾摩斯電影中,有一場在史特拉斯堡爆炸的場景就是在聖母大教堂前

離開聖母大教堂之後,離check in還有一段時間,我帶著親愛的M往之前入住的Hotel Kleber方向走去。

不過天氣不賞臉,很快的下起大雨,我們不得不先躲入拉法葉百貨。當年因行李箱壞掉,不得不來買一只。如今行李箱專櫃已由一樓改到最頂樓。

頂樓還有著精美食品食材區。M最後買了一盒印有聖米歇爾山的餅乾-我覺得還蠻好吃的,但價錢真的貴了些-,另外我也看到知名的Mariage Frères茶。聽說它很貴,於是我仔細看了一下價錢:18歐元,大概在拉法葉百貨也賣得貴一些。不過再怎麼看,的確是相當昂貴的茶葉。不得不在餐具陶盆區流連久一些,直到雨停,也差不多可以check in了。

@拉法葉百貨中的古典法式樓梯
@拉法葉百貨

住在史堡的三個晚上,白天往酒鄉小鎮跑,下午傍晚則回到史堡用晚餐。幸運的是,後來的天氣條件都沒有差到不行,我們還能不需帶傘的逛逛史堡市區,瀏覽各式各樣的紀念商品,挑張明信片寄給曾經跟我同遊的副班,已是相當慶幸。不過,天氣不搞怪,倒是我的身體搞怪了起來,莫名的不同部位疼痛讓我這幾天不得不窩在公寓床上好些時候。但回到德國之後這些疼痛又都不見了。

@Kleber廣場
@聖母大教堂廣場

我們在史堡用餐的餐廳中,兩間座落在聖母大教堂的廣場上,另一間在小法國區。用完餐後的散步風景也就因此不同,巷弄之間的氛圍雖好,但還是以小法國區的夜晚氣氛較為浪漫。


聖馬丁橋上的燈光算是相當明亮,整個小法國區的照明也沒有印象中的暗。雖然是舊地重遊,但安排在小法國區用餐時倒也沒想過,因此有看看小法國區與伊爾河夜景的機會。





小法國區保存最完好。因為有充份的水資源,早期這兒是漁夫、皮匠、磨坊工生活工作的地方。這兒是史特拉斯堡的知名景點,河畔邊的木筋屋,小島之間相連的木板橋、石頭橋,白天就已經很迷人,夜晚加上燈光照明,以及屋內透出的溫暖光線,更顯氣氛。


就這樣子了嗎?當然不是。(欸,我越來越囉唆了)

離開史特拉斯堡那天早上,是個晴朗好天氣。我還在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在check out之後,麻煩的開車找停車位,再去看看晴朗時候的小法國區。在親愛的M慫恿下,加上當天不算真有什麼計劃,沒有時間壓力,就索性試試。這是跟M有過最好的機動行程之一。

我們毫無困難(沒塞車,沒示威隊伍,沒有奇怪的分隔島設計)的停到史堡的現代美術館(Musée d'art moderne Strasbourg)地下停車場。是的!就是我在2010年的「現代建築之旅」中要參觀的現代建築作品之一的史特拉斯堡現代美術館。

當年抵達時,美術館內有人,但門是緊閉的,門上貼了張紙-罷工中。不得而入也罷,但也沒彈性安排讓大家可以到旁邊的小法國區走走,而是大伙兒就「待在美術館旁的咖啡廳中」!當時的我雖然沒有概念要怎麼從美術館走到小法國區,不過當時的確看到史堡地標之一的三座高塔就在眼前,而且確定高塔後方就是小法國區。不過又若是知情且提議,恐怕更被領隊給看成異類。


從地下停車場走出來不遠,就是Vauban大壩(Barrage Vauban),它的功能是可以將伊爾河(Ill)完全截流於此,造成城市南部淹水,進而阻擋敵人進攻。大壩內部的空間樓層我們沒逛,而是直接拾梯而上,來到大壩頂部的觀景台。終於恍然大悟,明信片上以三座高塔為主角的夜景照片是從哪個地方拍的了。

@ Vauban大壩(Barrage Vauban),從Pont Couverts往美術館方向拍。



從觀景台上看史堡,看小法國區,看聖母大教堂,是新的經驗。

@Pont Couverts
三座方型高塔是早期的防禦工事,當時是以有屋簷覆蓋的木橋來銜接,而不是現在所看見的石磚橋面,因而以Pont Couverts稱之。(Couvert, 英文Cover)


我們從大壩的右邊下去,走到Pont Couverts橋面,再走進小法國區,最後從左側回到現代美術館。天氣溫和,遊客比前幾天都要多上許多,戶外咖啡座位幾乎是滿座,舒舒服服的曬太陽。我則是把握時間逛著,趁著離開史特拉斯堡前再好好的看看小法國區。


@當年在這兒也拍了雪景。。。(小法國區雪景篇)

當我們再度走回Pont Couverts,欣賞眼前這棵奇特的樹木時,右邊傳來了一小陣騷動。唉呀,家人出遊,結果鳥屎不偏不倚的落在爸爸的右手上。只見他們忙著用衛生紙清理,再倒水,還是唉呀呀的覺得倒楣。我好事的走過去,拿出側背包中的手部清潔液-至少抗菌程度90%,倒了些在他手上。雖然不是洗手乳,但總比清水好。那位爸爸用英文跟我說謝謝,我是很高興有幫上忙。其實我覺得這是幸運啦(托斯卡尼豔陽下不是這麼說的嗎?),不過親愛的M說,那是因為鳥屎沒落在妳手上。。。


這次重遊亞爾薩斯,在買物用餐等等需與人應對場合或是閱讀菜單時,因為懂得德文而比較自若。幾天下來發現,雖然亞爾薩斯曾經因為德法相爭的歷史背景,當地德文也能通,不過隨著年輕一代在學校中學的第二語言是英文,說德文的人漸漸式微,且能說德文的年輕人,也是一口濃厚的法語腔調。有時候我也會聽到有些年紀的人對話,那節奏腔調是德文,可是說的並不是德文。會是法文嗎?還是在地的方言?亞爾薩斯有方言嗎?是這樣的德式腔嗎?我不知道。。。

亞爾薩斯雖然具有濃厚的德式風情,可我不曾認為它是德國的,或是法國的-雖然的確是法國的沒錯-,我覺得,它就是很獨特存在,自成一格的亞爾薩斯。
@正好看到遊船通過閘門


註一:史特拉斯堡停車場依不同顏色區域計價。最中心的紅色區域最貴,Gutenberg停車場就是在紅色區域(一日停車費44歐)。往外一圈是黃色區域,像車站那邊的停車場也是在黃色區域(一日停車費20歐),停車後步行可達老城區,並不算太遠。最外圈是綠色區域,停車費最便宜。

註二:Johannes Gutenberg,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的歐洲人,出生於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後來居住在史特拉斯堡。

註三:雖然史特拉斯堡還有博物館美術館等景點,但短期我應該不會再訪。不過若真的要再去一趟,會希望是有聖誕市集的時候,想好好的再看一次熱鬧的聖誕佈置。當年許多照片都拍糊了啊啊啊啊啊。。。

小插曲:check out之前我跑了一趟郵局寄明信片給副班。印象中2012年的郵資就要90cent,沒想到今年已經來到1.25歐!比德國真的是貴上許多。我買了一張, 還在想著待會兒要怎麼貼,郵局小姐不囉唆,找了錢後將郵票放在舌頭上按了兩下,然後貼在我那張明信片上,再補個拳頭,完畢!(女俠!)

2009。Le Kleber Hotel
2009。Le Kleber Hotel的早餐
2009。史特拉斯堡聖誕市集
2009。小法國區的雪景

復活節假期行程:
2016.03.21 夜抵海德堡
2016.03.22 海德堡
2016.03.23 史特拉斯堡
2016.03.24 亞爾薩斯酒鄉小鎮:BergheimRibeauvilleRiquewihr
2016.03.25 亞爾薩斯酒鄉小鎮:EguisheimColmar(科瑪)
2016.03.26 Tübingen
2016.03.26-28 斯圖加特(探親)、巴伐利亞郊區(探親)、Erlangen(探親)

2 則留言:

  1. 木筋屋不知怎蓋的,挺好奇的,
    你一開始的冰淇淋照片很吸引人,
    像花朵般,
    順帶一說文章中的照片都很適合做成明信片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親愛的盒子,坦白說我也好~~~想知道這木筋屋是怎麼蓋成的,而且還有全木筋屋、半木筋屋,小木筋屋,木筋屋樓層。。。真是眼花撩亂!
      我那支花朵冰淇淋是Amorino義式冰淇淋,每一次都是在法國看到、吃到!我們都叫它小天使冰淇淋,品質非常好(不是所有叫gelato的品質都很好喔!)。我買的是小支的,但我選三種口味,店員都會把冰淇淋一瓣瓣的抹成一朵花,好吃也好看!
      欸,我也覺得我可能是走「明信片」的旅遊拍照風格耶~謝謝盒子喜歡<3 (大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