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1

〔生活。散步在索斯特(Soest)〕索斯特。教堂篇。保有大部份原貌的《高地的聖瑪麗亞教堂》(St. Maria zur Höhe)

《高地的聖瑪麗亞教堂》(St. Maria zur Höhe),2017年三月住院時從病房拍攝。
高地的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Höhe)、草地上的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Wiese)以及之前花了許多功夫整理介紹的彼得教堂(Petrikirche)是索斯特老城區裡眾教堂中,我最喜歡的前三座教堂。

參觀教堂時總能看到許多精彩的設計或是藝術作品。年輕時總是會想證明自己有內涵,硬是想弄懂這一切,那過程真是痛苦,也挺傻的。

現在這麼認真的介紹索斯特的教堂,喜愛是最大的動力,經過時間的蘊釀,機緣的促成,加上這四年期間不時進到教堂看看,拍照,累積了不少照片量。每進到高地聖母教堂,那股想分享這座教堂的念頭就起,巴不得鉅細靡遺的把它們介紹一遍。總算動手開始進行了-可是過程一樣痛苦。只不過這痛苦的來源不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硬去瞭解教堂。其一是用詞遣字組織文章的能力薄弱,這暫時(也可能永遠)沒辦法,作文一向是我的弱項;再者,僅管導覽先生或介紹上也都有寫每一幅壁畫的標題,但不是基督徒的我對於種種新約舊約聖經故事的不熟悉,我的基礎只有怎麼分辨出四福音書的作者以及其他門徒。每閱讀一間教堂,就先找出我看得懂的,再累積一些新學到的。為了這篇,只好在網路上把聖經故事讀過一遍。

高地聖母教堂不大,但非常的豐富,特別或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如果現在又有朋友來玩,現場參觀時恐怕我也會忍不住每一樣都講。這篇,大概就是以這樣的概念進行整理,不過對我自己的意義則是把對這座教堂的認識作筆記整理起來。

高地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Höhe) 與草地上的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Wiese) 相距不遠,而後者是索斯特老城中最高的教堂,也因此剛開始我和我先生總是將這兩座教堂名字弄錯(一直認為Höhe指的是建築物本身的高度)。直到我參加了高地聖母教堂的導覽才明白這座明明就不高的聖母教堂,為何是St. Maria zur Höhe. 導覽的老先生說,這座聖母教堂之所以稱為St. Maria zur Höhe, 並不是因為建築物本身的高度,而是這間聖母教堂所在的地面比草地上的聖母教堂還要高出7公尺的緣故。

啊,真相大白。
從索斯特最高的草地上的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Wiese)往高地的聖母教堂,只要從這座綠砂岩拱門進去,沿著由綠砂岩砌成的牆直走往上就可以到高地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Höhe)。
或是從位在池塘邊的旅遊服務中心往市圖方向也能看見教堂的鐘塔,接近市圖時左手邊有條巷子通往高地聖母教堂。這條小徑會經過一間玫瑰滿屋的人家。
這座高地聖母教堂建造於1180年,是一棟從羅馬式到哥德式的過渡風格建築,跟老城內甚至鄰近一些教堂一樣,都是使用這一帶特有的綠砂岩建造而成。綠砂岩是索斯特老城的一大特色,教堂是以綠砂岩蓋成的,護城牆以及一些私人住宅城牆也是以綠砂岩建造而成的。不過綠砂岩好切割卻也易風化,因此在維護上也開始使用其他相近的岩石替代。許多人初見綠砂岩會以為是石頭長青苔或長霉了。關於綠砂岩以後再提吧。


============入口的浮雕============

入口大門上方的浮雕場景由左到右是耶穌出生、十字架上的耶穌,以及耶穌復活。

左邊耶穌誕生的場景中,聖母躺在床上,耶穌小孩則放在一旁的小床上。小床有著三個拱門形狀,象徵祭壇空間。約瑟夫持杖站在一旁,頭上戴著一頂猶太人尖帽。旁邊還有一頭牛與一頭驢。

耶穌釘上十字架的場景中,十字架上方有著太陽與月亮。在太陽與月亮中都雕有表情悲傷的人像,簡介中有提到,太陽與月亮各代表新約與舊約。

浮雕下方則有兩個從天而墜的天使。聽導覽時沒聽清楚,只知導覽先生說有一位是路西法,可是看資料,又非如此。嗯,看來只好等下回導覽時再認真做筆記。

耶穌復活的場景則是三位女人站在一副空棺旁,天使持著原本裹在耶穌身上的白布,空棺前則是沉睡的士兵。
p.s. 突然想起來,浮雕下方的解密忘了寫。。。改天再補。寫完這篇已經虛脫。

============廳堂教堂(Hallenkirche)============

從外觀看教堂,或是進到教堂內部,會感覺這座教堂有點「胖」。其原因是來自於這座教堂空間的南北向橫軸(22m)比東西向直軸還要(16m)多出6 米(通常直軸會比橫軸長)。此外,中殿與兩邊側廊等高,不像許多教堂,其中殿比側廊還高。這樣的教堂又稱為廳堂教堂(德文:Hallenkirche, 德國明斯特的St. Lamberti教堂也是Hallenkirche)。
德國明斯特的St. Lamberti教堂

============豐富精采的教堂天花板壁畫:天堂的耶路撒冷============

第一次進高地聖母教堂時,牆面與天花板的畫完全吸引了我的目光。至今每回進到高地聖母教堂見到這一大片天花板畫,也都想好好欣賞(只是頸部狀況不好,仰望難受。要是能躺在地板上慢慢看就好囉)。這是當年基督徒們想將這座教堂打造出「天堂的耶路撒冷」的形象,這樣的念想帶來的設計,就是在整個教堂天花板畫上種種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其圖案紋路受到拜占廷文化的影響,而且雖然是對稱呈現,但仔細打量,卻沒有一隻動物、一朵花、一棵樹、一個圖騰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找不出「一對」。就連框線表現也十分豐富細膩,極盡所能的呈現「天堂」繽紛美好的景象。


我總覺得有些動物畫得像在鬥嘴似的,哈,誰跟我有一樣的感覺?










就連教堂內的柱子每一面的爬藤植物都不同。



============教堂的「壁毯」============

至於牆壁上的繪圖也相當精采。每一面的格紋不同,菱形、方形、圓形,每個格子中都別出心裁的繪有動植物、或對稱或順時針方向轉動的圖案。再仔細看,牆上有「釘子」,這些都是「壁毯」呢!具有異國風情的中東地毯是昂貴之物,既然買不了,不如自己畫。這種種的圖案看得讓我手癢想刻章了!



其中一張地毯的左上角還有個小人盪秋千呢。

至於地毯上方的窗戶週邊也繪有石柱石拱,從基座、柱頂石以及拱圖案也都不盡相同。呼,為了創作出這麼多相似又儘可能不重覆的圖案,當年設計這些圖案的人可真是用心,好生佩服。



這些天花板畫以及壁畫都曾被覆蓋,後來才被發現,並仔細小心的使它們重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每回進到教堂,這樣精采的天花板畫與壁毯,都讓我流連徘徊許久。




管風琴,製造地在德國一座大學城城市哥廷根(Göttingen)

============卡塔琳娜殿(Katharinenchor)============

接著先來看位在北邊側廊的卡塔琳娜殿,其圓頂空間以及週邊的牆面繪有天主教聖人Katharina von Alexandria(維基: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中譯名是參考哪個語言音譯的呢?)的故事場景。

拱頂空間正中央是耶穌為其母親瑪麗亞加冕,在聖母瑪麗亞旁站立的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而在耶穌右邊手持一本書的則是聖人卡塔琳娜Katharina von Alexandria.

抹大拉的馬利亞,手持香膏容器為其象徵
亞歷山大的聖卡塔琳娜,手上的書是她的象徵。
下面兩層繪的是亞歷山大的卡塔莉娜的傳說。
亞歷山大的聖卡塔琳娜拒絕羅馬皇帝要求的假神/偶像崇拜(亦即不信耶穌而信在耶穌之前已存在流傳於民間的信仰)。留意一下,羅馬皇帝是翹腳坐在位子上
亞歷山大的聖卡塔琳娜與五十位異教徒學者在羅馬皇帝面前辯論,這些學者因為辯輸,無法說服聖卡塔琳娜脫離基督信仰而被下令火焚。畫中的羅馬皇帝也是翹腳。
羅馬皇帝要以一種有著鐵鋸與釘子的輪子處決亞歷山大的聖卡塔琳娜,不過天使前來破壞,同時也死了許多保持舊神信仰的教徒。
最後(一樣不改翹腳習慣的應該是以翹腳來醜化)羅馬皇帝下令砍頭。畫中的劊子手手持長刀,下刀的動作也淺淺的畫出來。只是躺在地上的女身有好幾位重疊,我猜想是不是作畫者也將靈魂從肉身中離開的過程也畫下來。右上方的天空中則有一位天使待命準備迎接聖人的靈魂。不過據說這位聖人本身並不存在,其形象是從希帕提亞Hypatia von Alexandria塑造而來。
聖卡塔琳娜殿(德文是Katherinenchor. Chor是詩班席,但這兒不太適用,所以我自己暫以殿稱之) 繪有布簾垂掛作為空間裝飾,在聖誕期間,馬槽場景則是擺在這兒。



============主祭檀空間============

第一次看到祭壇空間有著大量深藍色彩搭以耀眼黃金的壁畫也覺得十分驚訝,我還真沒預期會在這兒見到如此拜占庭風格的教堂壁畫。

事實上也沒錯,這一幅名為「Engelreigen」(意思為天使環繞跳著舞,應該也可以翻成「天使圓舞曲」吧?)的確是登時受到拜占庭文化的影響而畫的。正中央是聖母抱著耶穌小孩,16位天使排成一圈。我記得當時的導覽先生有特別提到鞋子,可當下沒做筆記的我也不太記得確實內容了。在座位的兩側有小型的天使,我猜想是當時這幅畫的捐助人?左右兩邊站立的一位是施洗約翰,一位是使徒約翰。


這幅「天使圓舞曲」的畫者已無從考證。書上說,天使環繞跳舞,應該是位在西西里島巴勒摩諾曼王宮(Palazzo dei Normann, 歐洲最古老的王宮)穹頂馬賽克拼貼的環繞天使的啟發,而中間的聖母抱子圖,參考的應該是一樣位在巴勒摩Dom von Monreale裏祭檀空間上方的聖母抱子馬賽克拼磚畫。因而推測,這位畫者當年曾經在學習旅行時到過西西里島。托這幅畫之福,以後若有機會到西西里島(雖然目前都不在計劃中),要記得到這兩個景點看一看。又或者,有誰到西西里島旅行時,能進到王宮與教堂內參觀,幫我拍下照片?
(為耶穌施洗的)施洗者約翰
使徒約翰。
畫在「天使圓舞曲」下方的帶狀區的是10位先知。


帶狀下方各別繪著舊約新約的故事情節。

有亞伯拉罕供養天使,其妻躲在簾後偷看;

以撒獻祭;
Elia(厄里亞)與寡婦;
摩西舉蛇;
摩西分紅海;
施洗約翰在約旦河為耶穌受洗(河中繪有魚兒,說是代表芸芸眾生),

Daniel(為什麼翻成但以理啊?)在獅子窟;


這幅我則不確定是什麼,但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戴著尖尖猶太帽的人。

下面的這幾個圖,除了耶穌受難,一旁站立著聖母瑪麗亞以及使徒約翰,但其他的人像就不知道了。



祭檀的畫,則是明顯的荷蘭畫風,將許多的場景同繪一塊,是由Meister von Liesborn所繪。



============複製耶路撒冷的耶穌墓地============

教堂裡有一座壁龕,是依耶路撒冷的耶穌墓地打造,除了窗戶下方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場景顏色脫落嚴重之外,其它部份都還算清楚。在這個壁龕空間畫的是從耶穌被釘十字架到耶穌升天的故事場景。


正中央的璧畫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觀看者)左邊人物頭像服飾都已看不清楚,書上是有介紹這幾位角色,其中包括耶穌的母親瑪麗亞以及抹大拉的馬利亞
耶穌從棺中復活,將裹在他身上的白布留在空棺上,士兵沉睡在一旁。
站在空棺前的三個女人。從聖經故事中我只讀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應該是其中一位,但並沒找到空棺前這三位女人究竟是誰的說明。不過這一幅畫與入口上方所雕的空棺三個女人有些不同,這三位頭頂都有著光芒。
天使坐在空棺上,帶來耶穌復活的消息,空棺中還有原本纏在耶穌身上的白布。
抹大拉的馬利亞傷心詢問眼前這位園丁是否移走耶穌的遺體
以園丁模樣出現的耶穌
耶穌升天。作畫者很厲害,為了要在平面的畫作中呈現耶穌升天的場景,他在耶穌下方的地面繪上腳的投影。

在復刻的耶穌墓地旁有個特別的三腳矮柱,位在矮柱後方的空間是洗禮堂(Taufkapelle),也就是洗禮盆(Taufstein)在的空間。


在今年的索斯特老城教堂玻璃導覽中我碰到了西班牙文課上的銀髮老太太同學,她說她就是在這個洗禮盆受洗的。這個洗禮盆是索斯特教堂中唯一一個羅曼式洗禮盆,在教堂建造之初就設置於此處,而非教堂蓋好之後再移進來。這樣的推測是根據那三根短柱之間的空間並無法讓這個洗禮盆移出移入。

洗禮盆上的古老雕刻

洗禮堂入口的柱緣雕刻應該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我看起來這些就像是貓頭鷹似的,頗覺有趣^^。

=================十字架圓盤(Scheinbenkreuz)=================

這座巨大的十字架圓盤(Scheibenkreuz)出現在西元1230年左右,由斯堪地納維亞的杉木製作而成。索斯特是漢薩同盟城市,當時的商業貿易活動十分活絡,推測是有商人前往斯堪地納維亞經商時,帶回來獻給教堂,感謝聖母瑪麗亞的保佑。這也是在歐陸中獨一無二如此龐大的十字架圓盤。

左右兩邊上方都有提著薰香爐的天使,


圓盤中的四個圓型木頭浮雕內容呈現的是耶穌死亡前的事件

左下:你們之間誰沒有罪,誰就可以拿石頭砸她(紅杏出牆的婦人,但男方沒被一同帶來現場接受處罰) 。可以注意到一旁的猶太人也都戴著尖尖的帽子。
右下:耶穌進入耶路撒冷
左上:耶穌與其門徒在客西馬尼園(在這兒耶穌被猶大出賣)
右上:猶大之吻(士兵得已知道誰是耶穌)


十字架端點的方形浮雕呈現的則是耶穌死後的事件

埋葬耶穌
耶穌來到陰間
耶穌復活。三個女人(頭上也有光環)站在空棺前,天使,以及沉睡的士兵
耶穌升天。耶穌站在地上,天父從天空中伸出一隻手抓住了耶穌。
僅管沒有任何介紹,但圓盤下方的暗金色圖案充滿想像力,也很有意思。







十字架圓盤上方的天花板壁畫以及窗戶拱門立柱




=================教堂窗戶=================

高地聖母教堂的窗戶是在1993到1997由藝術家Jochem Poensgen設計,洗禮堂的窗戶則是他在2007年完成的。我曾經覺得高地聖母教堂的窗戶跟其他教堂的窗戶比起來還真是沒特色,不起眼。今年參加教堂彩窗導覽時還挺期待關於這座教堂的窗戶解說。聽了在這位出生在杜賽多夫的藝術家Jochem Poensgen親自說明,我才懂了他的設計理念,也終於看懂了這些彩窗。

如前面的介紹,高地聖母教堂內有著非常豐富的天花板畫與壁畫,若是窗戶設計也跟許多教堂一樣有著強烈的顏色繁複的圖案,恐怕看了都要暈頭了。教堂左右兩側彩窗的設計,Poensgen先生套用窗戶下方壁毯上的圖形,空間感延伸又保有完整性;為了使陽光射入教堂後只呈現自然的光線,窗戶捨去了鮮豔色彩,只有黑白以及灰綠色,其中灰綠色呼應教堂的綠砂岩石柱與建築體。這樣充滿思考的窗戶設計低調不喧賓奪主,又能和諧的與教堂空間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創作真是厲害!















複製耶路撒冷的耶穌墓地壁龕上的窗戶設計則有著十字架,


壁龕上方的窗戶設計理念我就不知道了
位於十字架圓盤上方的窗戶
至於位在主殿的窗戶設計則帶有顏色。這設計是為了適度的遮去光線,更強掉整個祭檀空間的深色壁畫。
紅色,是聖靈的代表色。
祭檀空間左側的窗戶
祭檀空間左側的窗戶
聖卡塔琳娜殿的窗戶也是遮光設計。不過實話說,祭檀主殿與聖卡塔琳娜殿的採光在陰天時很弱,所以想要清楚的看見這兩處的壁畫,天氣好時比較有機會。


在2007年完成的洗禮堂的窗戶則又是另一種風格,不過因為洗禮堂空間與教堂其他空間隔開來,因此這樣的設計並不影響教堂空間的整體風格呈現。洗禮堂玻璃彩窗上的藍色與黃色各有其意義,但我忘記了。我先生的印象則是,藍色的代表天空,黃色則是陽光。不過從其他教堂彩窗導覽的筆記中來看,藍色也可能代表水,黃色代表火。嗯,看來只好等明年有教堂彩窗導覽時再認真的聽講了。


高地聖母教堂的燭臺是我很喜歡的一座燭臺。半圓球型以十字隔成四個象限,每一面都有由鋼材拋光而成的鏡面,擺上一個蠟燭,從該象限週邊的鏡面可以看到每個象限同時都亮著一個蠟燭似的。離開這間福音派教堂前,不妨點上一個蠟燭(50cent)。
設計:Axel Finke

在教堂入口的櫥窗則可以購買教堂明信片以及教堂簡介,陳列處設有投幣口。現在在這兒也設有一個平面電視,播放著教堂維修的影片(照片是之前拍的了,所以沒有電視)。

索斯特高地的聖母教堂(St. Maria zur Höhe)真的是非常特別的一座教堂,規模不大卻精采至極。從建築本身到精采壁畫等等,在在都讓她顯得獨一無二。如果有機會到索斯特,建議留點時間給索斯特老城中的綠砂岩教堂,並真心推薦也來高地的聖母教堂參觀。:)

巴洛克風格的塔樓,在2018年也進行維護

參考資料來源與備註:

1. 索斯特旅遊服務中心出版的索斯特景點介紹一書
2. Michael Roemling所著的索斯特介紹
3. 高地聖母教堂印製的教堂簡介(大致上跟高地聖母教堂官網資料一樣)
4. 參加教堂彩窗導覽的筆記
5. 高地聖母教堂在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四晚上六點有免費導覽(德文),不過大家都會準備零錢,在聽完導覽後捐獻,表達心意。 
6. 若日後發現內容有誤或是新增了什麼知識,再來補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