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2017。聖誕市集〕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前言:關於胡桃鉗、吹煙娃娃、刨得捲捲的聖誕樹、木頭人偶以及拱型燭檯

吹煙娃娃(Räuchermann)
那是2015年12月的德文學習雜誌Deutsch Perfekt,封面是非常漂亮,有著如童話般的光線與雪景的聖誕市集,是一座在山裏的聖誕市集。封面上寫著:Erzgebirge : Wie im Märchen(如置身童話中). 當時就跟先生預約,以後有機會想去看看Erzgebirge山區的聖誕市集,這是至今夢想的兩個聖誕市集清單中之一個。

許多德國木雕玩具,發源地都是這一個山區,而這些木雕玩具也帶著濃厚的德國聖誕氣氛。比方說吹煙娃娃、拱型燭座(Schwibbogen)與聖誕金字塔(Weihnachtspyramiden)等等。連胡桃鉗人偶都是。

實在要感謝老天爺的安排,先生的體貼,以及先生的主管們安排的Workshop,Erzgebirge離這次Workshop地點所在的Bamberg不算遠,順勢的安排在Workshop前的週末,完美。

Erzgebirge, 維基上音譯為「厄爾士山脈」,靠近捷克,離那一帶有名的大城市是德勒斯登以及萊比錫。

想寫厄爾士山脈的聖誕市集,勢必要提到這些德國傳統木頭工藝品,跟聖誕市集寫在一起,鐵定拉拉雜雜的,於是決定先闢一篇寫下我對這些德國木頭工藝品/玩具的認識。

 ==========音樂小人偶、聖誕天使小人偶等等(Engelmusikante)==========

在德國第一年,不免俗的就地利之便,興奮的去看了紐倫堡聖誕市集。在紐倫堡第一次看見了這個音樂小人偶。後來在許多個聖誕市集的攤位上以及賣聖誕裝飾品的商店,多會看到由設計製作小人偶的Wendt und Kühn公司創造的其它系列小人偶,以及其他一樣來自厄爾士山脈的聖誕人偶。Wendt und Kühn的人偶的確相當有特色,除了一開始的音樂小人偶之外,也不斷開發不同系列的人偶。除了Wendt und Kühn,也有其他家生產風格大同小異的小人偶。

這樣的小人偶都是手工產品(將木頭雕成不同形狀當然是需要藉由車床機具協助囉),小小一個價格不便宜。

 

 

 ==========聖誕風車金字塔(Weihnachtspyramiden)==========

就德文字義,它叫聖誕金字塔,但因為塔上有個旋轉風扇,我才加了風車二字。

小型的聖誕金字塔底座會有三個或四個燭座,點上蠟燭,燭火加熱了空氣,熱空氣上升推動了風扇,風車就會一直轉。插電就能運轉的設計也有,尤其是中大型的聖誕金字塔。電力驅動運轉,金字塔層板也能設計成非固定式的,上頭的人物-不管是具發源地代表性的礦工模樣人偶,亦或是可愛的聖誕小人或是胡桃鉗人偶或是聖誕老人馴鹿其它等等裝飾物件-也會跟著轉動,不只小孩,連我自己都很喜歡看。

有些聖誕市集場地上會立著大型的聖誕金字塔,而不是聖誕樹(可能另外找個地方擺),我覺得那樣帶出的聖誕市集氣氛很是特別。

 ==========拱型燭檯(Schwibbogen)==========

要介紹拱型燭檯Schwibbogen, 就得先提這塊土地上的居民生活歷史。 

在厄爾士山脈一帶,曾經有著錫礦、銀礦與少量的鐵礦。採礦的通道以某種弧度從地面通往地底採礦點(註一),在地底下,礦工隨身帶著一盞燈,一日工作結束後,工頭會將燈一盞盞的掛在弧狀通道,透過這樣的方式,確認沒有留下任何一個成員在下面。以「我們都在一起,沒人被落下」的用意設計而成的拱型燭檯,也是在「聖誕節期間」(註二)擺在窗邊不可缺的聖誕裝飾之一。

那個時候的家家戶戶每天都要在窗邊點上一盞燈火,讓礦工們知道家的方向。後來將這方式擴大,以亮燈為祭典方式來慶祝聖誕期間。如果你在聖誕期間來到厄爾士山區,可以看到幾乎家家戶戶的「每一扇」窗戶內都點亮一座拱型燭檯。有些地方,市長/村長會拜訪初搬至當地的新居民,向他們知會這樣的文化,並期待新居民們也入鄉隨俗共襄盛舉。

拱型燭檯設計有著簡單的,也有著繁複多層次的木雕場景設計。可以是在地的城鎮村落纜車滑雪道,也可以是童趣橫生的聖誕老人跟紅鼻魯迪,或是發揮創意採買不同木製小人房屋樹木等等自行佈置,林林總總的設計看得我是大呼過癮。除了傳統的拱型燭檯,也有做成三角形的燭檯。

拱型燭檯在我現在居住的老城索斯特當然沒有像在厄爾士山脈的城鎮村落如此普遍,但在一些人家窗邊也可以看到以索斯特老城建築與教堂為場景設計的拱型燭檯。

我想介紹兩款經典的厄爾士山區的拱型燭檯造型:

下面第一張照片中,由六角形教堂、小屋、黑衣黑帽持星的Sternsinger小人偶、刨得捲捲的小樹是蠻常見的拱型燭檯設計。我是一直等來到厄爾士山脈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老是出現在燭檯擺設上的六角型教堂是位於厄爾士山脈的村莊Seiffen的教堂。

拱型燭檯的燭座部位有分成放著扁平蠟燭或是直立蠟燭,也有燈泡或是LED燈的現代設計。照片中的星狀燭座設計則是進階的設計。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巨型拱型燭檯是設置在入住旅館外頭的,呈現代表500年前厄爾士山脈居民生活場景的剪影,也是一款經典的拱型燭檯。

圖案中間兩位是穿著制服的礦工,


礦工的制服是像下面照片中的胡桃鉗人偶。因為怕褲子的臀部部位髒了,還有著一塊皮革墊著。這塊皮件有著自己的名稱-Arschleder, 包屁皮革。
礦工胡桃鉗
巨型拱型燭檯右邊剪影圖案是做著胡桃鉗人偶或動物木雕活的男人。

左邊圖案則是女性在圓柱厚枕上,以許許多多的大頭針,筒管以及紗線,重覆著有順序的手法,編出大大小小一個個蕾絲圖案的剪影。這項手藝活的德文名稱是Klöppeln, 在厄爾士山脈這一帶也常看到Klöppeln俱樂部或愛好者集會的海報。在胡桃鉗博物館旁的小房間裏我們見到一位上了年紀的壯漢坐在椅子上,實際且細心操作著綁著紗線的筒管,我站在一旁試著看懂那工序複雜的手法,還有大頭針定位的變化邏輯,卻只是徒勞,與由衷佩服。

這種技藝的發源眾說紛紜,其中一說為當時在厄爾士山脈的礦產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包括義大利人,很有可能是義大利人帶到厄爾士山區,然後在這一帶札了根。



照片來源 : Schneeberg
註一). 意外發現德文礦坑跟德式聖誕蛋糕史多倫都使用同一個德文字Stollen。還沒查到德文版資料,而維基中文這樣解釋:「聖誕蛋糕的形狀讓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的礦工們聯想到的,卻是礦道的入口。因此,礦道的入口也正是現今這種麵點名稱Stollen的字面義。」

註二). 在厄爾士山脈的「聖誕節期間」共六週長,從11月30日(Andreastag)到隔年的1月6日(三王節)。

==========胡桃鉗人偶(Nussknacker)==========
 
德文Nussknacker是指能把核桃夾破的胡桃鉗,後來在厄爾士山脈的居民開始將胡桃鉗做成人偶模樣,有我們熟知的國王、士兵這類穿著制服的人物角色,厄爾士山脈的礦工造型也有。

在厄爾士山脈也有一座世界最大的胡桃鉗博物館,胡桃鉗人偶的收藏最多,也有世界最大的胡桃鉗人偶以及胡桃鉗音樂盒。我很喜歡這個胡桃鉗博物館,這個另外再寫文介紹。

==========輪胎動物(Reifentiere)==========

這個發現我覺得還蠻有趣的。木雕作品中很常看到的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有些雕出各個身體部位的穠纖合度,有些則是就外形看得出是鹿是馬,但一整塊平坦。對於前者,我總想說是從一塊木頭雕出來的,後者我就沒法想像。

我在書上讀到時,納悶為何這些動物木雕叫做「輪胎動物」(德文:Reifentiere),對其敘述的理解也模模糊糊的,加上這次在Erzgebirge也沒看到這些動物木雕的成形過程,所以特別上網查了一下,找到一段德國電視報導,看完後之覺得這實在太妙了。

原來這些動物木雕是先以車床(德文:Dreher;維基:一種將加工物固定在一旋轉主軸上加工的工具機)將一塊塊木頭圓柱雕出不同深度與角度的圓弧,初步成形後就像是汽車輪胎的輪框。最後只取出圓框,像蛋糕切片似的一刀刀切下,一隻隻的動物雛形就出現了。然後經過水煮軟化木頭,再進行細部雕刻,上色,就完成了一隻隻相似的動物了。

影片連結:Die Sendung mit der Maus_ 07.12.2008, Reifendreher.mp4

相關照片:基於版權不能貼在文章中,請進連結

在厄爾士山區的西部,這些木頭工藝可以說是礦工的休閒活動。因為當時礦藏豐富,礦工們收入很好,足以生存,因此閒暇時間可以做做木雕。直到後來礦產減少,這項工藝漸漸轉成正業。

但在厄爾士山脈的Seiffen村莊,木雕可不是休閒活動,而是早期就有的獨立的木頭車床工藝行業,生產著比方說圓盤、鈕扣等等實用物件。後來因為礦產減少,礦工為了增加額外收入而紛紛以車床工藝為副業,隨著礦產越來越少,進行車床工藝行業的人數比從事採礦的人數還多。礦工應用其所具有的機械工藝知識與技能,給予了木頭製品更好的品質,這樣的技巧與品質後來也反映在發展出來的玩具製造上。

==========刨得捲捲的聖誕樹(Spanbaum)==========

刨得捲捲的聖誕樹像是燙了髮,各種大小尺寸都有,小的可以成為放在拱型燭檯、聖誕金字塔上,大的可以比孩子還高上許多。大的可以手工直接刨作,微小的則必須藉由器具固定。這次也沒能看到現場進行製作的捲捲聖誕樹,不過網路萬歲,我找到一段製作捲捲聖誕樹的製作影片,看完後依舊覺得這樣的創意發想實在是很了不起!

影片:Herstellung eines Spanbaumes

 ==========吹煙人,吹煙娃娃(Räuchermann)==========

這很知名的一項德國傳統木雕產品就是來自厄爾士山脈區域,在聖誕市集上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販售產品。除了各種身份模樣的人偶設計,現在也有做成傳統烤爐或是暖爐形狀的,但後者好像就不能稱為吹煙娃娃了。雖然德文的字義上是男性人偶,不過做成老婆婆樣子的也有。

我們很想買一個,不過這念頭形成的太晚。明年(握拳)!

此外,放在吹煙娃娃腹中的圓錐形薰香也是在地生產製作。

==========持燈人(Lichterträger)==========

結合礦工形象以及在礦坑中對光線的渴望而成的人物,通常是一對對出現,也有做成不同人物-比方說天使-的持燈人偶。

這些都是厄爾士山區木工作品中的經典代表。

這趟短暫的停留是以聖誕市集為主,但也讓我對這兒有初步的認識。厄爾士山區真的是德國一處很有意思的地方。即便在沒有聖誕市集的期間來,這一帶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如果明年的聖誕市集旅行可以在這兒做更長天數的停留,那就太好了。

p.s. 因為只是初步的認識,若我對於這些木工作品的理解有誤,歡迎提出更正。感恩先。
p.s. 字多,有打錯字也拜託跟我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