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兩次的機會可以從彼得教堂俯瞰索斯特老城,一次是春天舉辦的沃土節,一次則是在冬天聖誕降臨(Adventszeit, 聖誕夜往前的第四個週日開始到聖誕夜)期間的週末。
除此之外,在索斯特Kirmes期間,也可以藉由乘坐高空遊樂設施(如自由落體、高空慢轉看台、摩天輪),或是參加在五月到十月每個月舉辦一次的「Fast wie im Himmel」主題導覽,從索斯特老城內最高的教堂Wiesenkirche的高塔上一眼望盡老城美景。
彼得教堂的登高是每半個鐘頭一個梯次,在登高過程中也簡單的介紹教堂結構,而非進行教堂內部如祭檀、彩繪玻璃窗等等的導覽,費用2歐元/成人。
今年的沃土節(Bördetag)有著穩定晴朗的豔陽日,我再次爬到彼得教堂鐘樓上。而且很幸運的,我們這梯次才只有四位訪客:一對母子,我先生跟我。
在之前的彼得教堂介紹文(見這篇文末)中提到,這棟超過1000年歷史的教堂共保留了四種建築風格,今年這位導覽先生以一張紙簡單的介紹了在西元1000年、1150年、1400年以及1700年左右時彼得教堂的四種模樣。以前的鐘樓在1709年時受到閃電擊中而燃毀,後來以當時流行的巴洛克風格重建,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三層洋蔥鐘塔。至於教堂內部的空間則在2013年整修過。
國王領主等級參加教堂禮拜要跟在一樓參加禮拜的平民百姓分開,他們的座位就設在今日管風琴的位置,從一樓走到二樓的石板樓梯因此鋪設得寬一些,讓這些高貴的人行走方便。
在管風琴旁有根圓柱,跟在一樓的那幾根一樣,石柱上有著許多的劍砍痕跡。導覽先生的說法跟我之前讀過的不同,說當時的人進了教堂後(可能無聊)利用石柱順便把劍磨利。嗯,這也的確是有可能。
導覽先生的解說中也解了我一個疑問。教堂的四種建築風格從教堂外牆上就可見到,很明顯的還有窗戶有大有小。一開始大家認為,教堂是神聖之處,為了不讓惡靈侵入,窗戶要設得小小的才行。之後觀念改變,認為窗戶要大,讓神的光芒可以照亮教堂。人類的觀念思維真的都能在建築結構上看得見。
從二樓再往上走,是一小段旋轉階梯。先生笑說,那些國王或領主鐵定沒走過這一段,因為階梯很小很窄。
下面這張照片是教堂的拱頂處。第一次參加教堂登高導覽時,當時的導覽先生還特地在這個拱頂處重重的跳了一下,展示拱頂結構可以承受這樣的作用力,還好這次這位導覽先生沒特別這麼做,不然我又要心驚了。
照片中的那雙腳是同梯次的小朋友的 |
教堂鐘樓有幾款不同的鐘,作用不同,像是還有特別用來通知火災的鐘。
彼得教堂的鐘樓不高,走201階,還意猶未盡之前就到觀景台了。
觀景台周圍欄杆上的石球週邊有安裝避雷針。不過被雷擊這事,也真的是一次就夠了。
導覽先生會留些時間讓訪客逛完四個方向,並適當的提醒剩餘時間,請大家準備下樓。畢竟是半點鐘與整點就有一次導覽,在觀景台的停留時間並不久。這一天,導覽先生也就得這麼上上下下的走好幾回,晚餐鐵定有資格大吃一頓。
太陽暖暖,春風徐徐。老城裏有著許多高大的樹,五月的時候新生綠葉都冒出來了,滿城綠意夾在紅色屋頂之間,生意盎然。可以看見在老城裏的其它教堂、市集廣場上的木筋屋,紅色市政廳、那些走過無數次的街角,住過一次的醫院,或是城外的大片農田綠地、此時還可見到黃色的大片油菜(或芥菜)花田、遠遠的風力發電機。冬天時因為樹葉掉落,登高時所見到的景象會比較蕭條。
有著歪歪的塔尖的教堂是「風太大」教堂(風太大是開玩笑的命名,教堂名字不是風太大)。 |
雙尖塔的是Wiesenkirche, 它右邊那棟白色現代建築是老城裏的醫院。 |
也能看見老城的大池塘(右上),那兒也是水鴨家族生活處。目前整個池塘邊公園都還在整修施工。 |
往北邊看,火車站方向 |
照片右上方有個小小的綠色洋蔥頂,以前是一座禮拜堂,現在是私人藝廊,我還沒進去參觀過。 |
遠方可以見到黃色的油菜花(或芥菜花)田 |
另一間教堂今年也在整修 |
相關文章:
〔生活。散步在索斯特〕教堂篇。索斯特最古老的教堂Petrikirche(彼得教堂;St. Petri-Pauli Kirche 聖彼得-保羅教堂),有著最美的玻璃十字架與玻璃祭壇-Petrikirche
〔生活。散步在索斯特〕教堂篇。彼得教堂(Petrikirche; St. Petri-Pauli Kirche 聖彼得-保羅教堂)。馬槽、教會聖誕降臨咖啡廳、鐘塔登高以及Soester Glor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