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b位在德捷邊境。Cheb的發音,我雖問過民宿主人,不過到底還是忘了,它究竟是黑布還是切布。瑪麗安斯基、Franzensbad(捷克:Františkovy Lázně)、卡羅維瓦利等較為知名的旅遊景點,也都離Cheb不遠,都是很受德國(老)人歡迎的溫泉小鎮。上了年紀的人可以從醫生那兒拿到處方籤,挑個溫泉小鎮進行溫泉浴,做做療癒項目,每天散散步喝喝溫冷泉/咖啡吃吃蛋糕跟美食。聽到Urschi姐姐的經驗,我真是羨慕不已。
我們住的地方座落在車站與老城之間,旅館旁就是行人步道,從車站到進入老城之前都是緩上坡。行人步道鋪整平坦,比我目前在德國看到的行人步道區的步道都要寬!步道的一側,鋪著一塊塊以捷克、德語、英語三種語言鏤雕的長方形鐵板,起點是老城入口,終點在車站那端,依序記載著年度事紀,從1061年到2011年。起點是根9公尺高2公尺寬的扁形鐵柱,鐵柱下方是個圓鐵盤。這整個裝置名稱叫「時間之門」。我經過時還不以為意,只是讀了幾塊鏤雕上的歷史記事。之後在旅客服務中心取得導覽手冊一讀才知,這鐵盤啊,每24小時轉180度,等於每一分鐘只轉0.125度,莫怪經過時完全無知覺,還納悶著這圓盤扁柱的角度,是有什麼意涵啊?
進入老城區之前的行人街道兩側,其實並不怎麼迷人好逛,不過街道乾淨,中間還有排樹與座椅,走起來很是舒心。這條寬敞的大街,也有段小故事。在19世紀中期,居民們為了讓這條街可以直接連接老城區跟火車站,還拆了兩棟房子,鋪成這條街道。結果後來發現,這一路從車站到老城區入口之前的地勢是上坡,但過了老城入口之後則是下坡,也就是說,看見的不會是老城裏的屋子,而是屋簷。於是又在老城廣場之前弄了個較醒目的約瑟夫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波西米亞國王)的雕像。不過在2009-2012又移走了雕像,改做這個「時間之門」。
抵達Cheb已是夜晚。隔天早上,我們在民宿吃過早餐之後才出門。幾間店鋪陸續開門營業,但像我們一樣的遊客尚屈指可數,老城區裏很是安靜。九月,初秋,穿著簡單的長T恤正好,不會太熱也不用擔心會太冷。我看天氣好,人又少,興沖沖的跟親愛的M要求來拍合照。將裝在側背包裡頭,以7歐元在跳蚤市場中買的HARMONY簡易腳架拿出來,裝上SONY NEX-5,指揮著M往哪邊站,對好焦後按下10秒倒數,趕緊衝過去拉住M站好,又緊張又好笑的拍下合照。
老城廣場(Marktplatz Georgs von Podiebrad)周邊有些餐館,還有一間賣有溫泉餅的店家,賣巧克力的、博物館,當然,旅客服務中心也在這兒。廣場上的屋群也跟以前在捷克看到的屋子一樣,斜斜的紅瓦屋,屋瓦上開的窗戶,窗形看起來很像是日本妖怪漫畫中的眼睛,一層兩層,看起來就像一張臉長了好多對眼睛,瞪著人似的,和多年前在其他捷克小鎮上看到的一樣。房屋外牆顏色多為粉嫩色調,在陽光的照射下,顏色飽滿亮眼。不過也有一棟烏七麻黑有著山牆樣式的高瘦房子,至於繁複花樣裝飾的大屋子也是有,只是少數。
@廣場週邊餐館
@我們中午在這簡單用餐,不過雖然捷克物價便宜,這間餐點價格也是,只是餐點非常糊弄,千萬別嘗試。
@溫泉餅
@噴水池
@旅客服務中心
@老城廣場
@矮油~眼睛!
廣場中也有一小群半木筋的多樓層房子,屋寬一米六,約莫是13世紀就已經存在的。部份老屋早已拆除,如今剩下的就外表看來,維護得不錯。
@咕咕霍夫蛋糕模型
@紡織機?
@博物館
@以假亂真的壁畫
這個早晨我們只在廣場走走,之後又離開捷克,前往M出生的德國城市,跟M的雙胞弟弟卜派碰面。此行到捷克,其實也是托他們參加小學同學聚會之福。是的~我聽到M告訴我時,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我早已跟小學同學失聯,還記得名字的大概三位吧?跟卜派碰面後,一起車遊,看看他們的家鄉,之後再送我回Cheb,吃過午餐(他們喝啤酒),他們再一起去參加同學會。我沒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整場同學會從下午到晚上,地方方言滿天飛,對我來說也是很無趣的,倒不如留在Cheb走走逛逛。
托天氣的福,整個下午都是晴空白雲的好天氣,出來走動的人也多了,遊客與在地人,我也分不清楚。Cheb老城區不算大,我想了會兒,決定把手上那份觀光資訊上的景點走完。
廣場上醒目的黃色鐘樓並沒有特別寫在旅遊資訊上頭。
我喜歡廣場上這些長板凳,這樣的緯度,天氣迥異於台灣,曬太陽是件愉快的活動,好像吸收能量似的。不過當然,在夏天時太熱,也會是碎碎念的啦。
聖尼可拉斯教區教堂位在廣場後方,燒毀多次,從羅馬式殿堂,到新歌德式的塔頂設計,又經二次世界大戰,命運真是乖舛。大戰後,教堂塔頂重修,但也只是七公尺高的暫時方案。這些暫時塔頂,竟也撐足了63年,直到2008年,多次努力籌足九百萬捷克克朗,才終於完成現在的塔頂,其高度為26米。
教堂後方有環狀階梯往下,從下往教堂拍是最好的角度。不過想到要再爬上來我就懶了,結果也忘記要參觀教堂內部,又往下個景點去了。@@a
@雙獅合持鈕結麵包,為什麼呢?
離開教堂之後我想往最遠的Egerer Burg去。德國人稱Cheb是Eger,是因為Cheb所在的河流Ohře,在德國名字是Eger。而Eger也曾經跟Cheb同列為這個地方的官方名字。Egerer Burg其實也就是Cheb當地的一座宮殿城堡,其歷史與德國的一個王室Staufer有關。如今的Egerer Burg遺址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座黝黑的18.5公尺高的黑塔。我來到時,這兒正進行著社區活動,有攤位,活動節目也以捷克話進行中。進入需要門票。我手上還有當年秋遊捷克時剩下的捷克克朗(感謝老天爺,還能用),不加思索的買了門票。售票人員能說德文,還說,他們有提供一項活動,就是從這座高塔上空降,問我要不要試試。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膽子與歲數以不同方向前進。不了不了,我走走看看就好。
@黑塔,走到坡頂可以看見老城區的聖尼可拉教堂塔尖
離開Egerer Burg順著路線往修道院花園,這兒在以前是修道士種植蔬果的地方。之後配合地方觀光計劃,而於2002年裝修完這座花園,成為捷克境內最美的花園之一。
離修道院花園不遠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St. Clare教堂,如今是展館與演奏廳。
Franziskaner修道院在St. Clara教堂附近。因為Franziskaner修道院內這條有著哥德式肋架拱頂的迴廊,使該修道院也列入Cheb在地最美的景點之一。
大部份的景點大概在體力耗盡之前都走過,只是部份並不太有興趣提。只是沒想到小小的Cheb老城區,要走完景點也真的挺累的。傍晚回民宿稍做休息不久,外頭就下起了大雨。我用line跟朋友聊著,也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再冒雨出門。
最後當然還是趁著雨勢轉小出門了,因為肚子會餓嘛~
我對於位在行人步道旁的Ca11é很有興趣,早先經過時就注意到,後來趁傍晚休息充電時上網查了一下Cheb在地餐館評價, Ca11é是間頗獲好評的咖啡餐館。當然,在Cheb這個非都會區,它的好並不是能拿來跟高檔餐廳PK的那個程度,不過當做一個在小館子裏叫餐點,是會滿意的。想到我午餐在廣場旁的館子吃到的那盤漿糊麵,台灣麵店的麵條都比它好吃多了。
這間餐館門牌號碼11,取字型之相似,Caffe的兩個f都被1給取代了。說是咖啡館,館內其實半Lounge,半咖啡座。不管坐在哪個位子,你都可以點酒點咖啡點餐。定價還好,餐點份量與表現大概就是台灣平價的餐點那樣的程度。
對了,多年前秋遊捷克時,雖然可以使用歐元,但找回的都是捷克克朗。不過這次到Cheb, 我們支付歐元,找回的也是歐元。當然,價格還是以捷克克朗計,再用匯率換算成歐元。不過我們在前一晚取得晚餐帳單時換算了一下,只是差個幾分,加上我們不做大額消費,因此也沒有換克朗的需求。
總之,我點了一盤蒜味鮮蝦墨魚義麵,以及一杯特別要求低酒精的MOJITO-想念我的捷克伙伴們-,餐後又加點了一杯咖啡,不急著離席。我的座位挨著落地大窗,外頭的雨時下時歇,地面濕漉,映著週邊屋子的倒影。我好整以暇的飽腹,猜想今天M與卜派的國小同學會不知道要幾點才回來。
註:景點歷史參考官方旅遊導覽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